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2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59篇
口腔科学   286篇
临床医学   380篇
内科学   152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164篇
特种医学   338篇
外科学   2403篇
综合类   1410篇
预防医学   342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615篇
  13篇
中国医学   207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601篇
  2013年   504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608篇
  2010年   477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4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标准:优1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25/28。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损伤较小,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肩关节锻炼,术后功能恢复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13例复位后骨缺损严重者行人工骨植骨。结果 56例均获随访,时间13~2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按Gadand-Werley评分标准:优12例,良33例,可10例,差1例。发生腕管综合征4例,拇伸肌腱激惹3例,局部疼痛1例。结论掌侧锁定钢板能有效维持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复位,但存在各种并发症,处理得当基本能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使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定钢板组)25例,使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解剖钢板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活动度、术后3个月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3.5±4.1)个月。手术时间(min):锁定钢板组为55.3±23.7,解剖钢板组为73.7±30.3,P0.05。术中出血量(ml):锁定钢板组为189.5±34.5,解剖钢板组为273.2±39.8,P0.05。术后住院时间(d):锁定钢板组为8.3±3.1,解剖钢板组为10.5±4.2,P0.05。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d):锁定钢板组为97.2±23.8,解剖钢板组为119.5±34.5,P0.05。肩关节活动度:锁定钢板组优于解剖钢板组(P0.05)。术后3个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23/25,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锁定钢板组无肱骨头缺血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解剖钢板组出现螺钉松动退钉1例,钢板断裂1例。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同时具有固定和加压作用,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骨折愈合快,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距足母囊近端2.0 cm处Z型截骨并T型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1月至2013年6月,对50例(81足)中重度足母外翻患者行第一跖骨远端Z型截骨后T型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患者足母外翻角(halluxv algus angle,HVA)减少了11°~23°,平均13.1°,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减少了5°~10°,平均6.6°。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学会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90~100分,79足,80~89分2足,优良率100%,未见感染,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畸形无复发。结论距足母囊近端截骨并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比分析异体骨接骨板分别联合可吸收螺钉(聚-DL-乳酸)和钛合金螺钉(Ti-6Al-4V)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应力分布情况,验证可吸收螺钉的强度,为临床提供力学依据。方法利用螺旋CT扫描股骨,将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中,建立股骨三维模型。在proe5.0中建立接骨板模型和螺钉模型(简化为圆柱),装配完成后,导入ansys12.0划分网格、材料赋值,并施加700 N轴向载荷、15 N·m弯曲载荷、15 N·m扭转载荷。结果在三种载荷下6根可吸收螺钉最大主应力的最大值为5.75 Mpa、6根钛合金螺钉最大主应力的最大值为24.9 Mpa;两种不同螺钉固定下,股骨和接骨板的应力分布基本相同。结论可吸收螺钉适应于同种异体骨接骨板的固定,与钛合金螺钉相比,具有减少骨头螺钉孔处的应力遮挡的优点。  相似文献   
66.
〔摘 要〕 目的:分析对锁骨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常州市中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50 例锁骨骨折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6 例,接受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方式)和对照组 (14 例,接受传统手法复位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创伤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100.00 %, 高于对照组的 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2.78 %,低于对照组的 21.43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所需康复时间为(1.84 ± 0.54)个月,短于对照组的(2.15 ± 0.61)个月,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方式,可帮助患者骨折处骨骼进行固定,使 其处于较稳定的愈合状态,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升其整体的治疗效果,有效减少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 外形的美观。  相似文献   
67.
摘 要目的:探讨肋骨接骨板对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于英德市中医 院就诊的 165 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 80 例采用传统局部加压包扎疗法,观察组 85 例 采用纯钛爪型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止痛药物使用剂量、引流管放置时间、疼痛评分、术后并发 症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止痛药物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骨折移位、胸廓畸形、迟发性血气胸、肺部感染、肺 不张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与传统的保守治疗相比,纯钛爪型肋 骨接骨板对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患者住院时间更短,加速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疼痛感,且手术安全有效, 具有操作微创、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髓内钉与经皮锁定钢板手术应用于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确诊的8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设组,对照组(n=40)接受经皮锁定钢板术治疗,研究组(n=40)接受髓内钉手术处理,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随访8个月的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与透视次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其余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性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个月随访,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用于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处理,对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与经皮锁定钢板基本相当,并可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术后恢复以及骨性愈合,相对适用于局部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69.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ACP) failure is rarely addressed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the objectives were to (1) identify incidences of in vivo biomechanical failure i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approved ACP systems, (2) describe modes of failure, (3) suggest structural explanations for system failure, and (4) discuss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ailed ACP systems. Investigators retrospectively identified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nterior cervical procedures followed by use of ACP as a fusion adjunct and showed evidence of ACP failure on plain radiographs. Components of the ACP system that led to failure were identified and examined. A total of 240 patients received ACP supplementation of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constructs during the 9.5-y study period. Evidence of ACP failure was noted in 7 patients (3.3%), and an eighth patient was referred for evaluation after ACP failure. Screw-plate interface failure occurred in all 8 cases. The biomechanical method by which the bone screw head was secured into the vertebral body, or against the ACP, the use of hybrid systems, the surgical technique selected, and host factor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rate of failure. Concern for esophageal or other tissue injury often necessitated ACP removal. Screw-plate interface failure, which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common mode of biomechanical ACP failure, may occur in hybrid constructs and in systems that do not create a rigid interface between the screw head and the ACP. Surgical technique and patient host factors may also influence the rate of biomechanical construct failure.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P)内固定治疗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5例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患者的病例资料。37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28例采用PFLP内固定治疗(PFLP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①一般指标。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小于PFLP组[(8.05±1.75)cm,(15.05±6.36)cm,t=15.254,P=0.000;(124.50±8.50)mL,(315.50±6.50)mL,t=76.652,P=0.000],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PFLP组[(53.50±5.50)min,(74.50±7.60)min,t=27.652,P=0.000;(38.50±1.85)d,(64.50±3.35)d,t=30.746,P=0.000;(11.24±1.22)周,(14.06±1.53)周,t=1.620,P=0.026]。②Harris髋关节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6.352,P=0.109);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214,P=0.038);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836,P=0.016);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随时间延长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2组的升高趋势一致[(67.45±4.30)分,(80.35±3.00)分,(88.65±4.20)分,F=4.251,P=0.041;(56.26±2.40)分,(68.25±4.60)分,(78.37±3.30)分,F=7.528,P=0.012];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PFNA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PFLP组(t=1.763,P=0.031;t=1.635,P=0.035;t=1.586,P=0.046)。结论:PFNA内固定与PFLP内固定治疗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均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患者术后可以较早开始负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